广东大地测绘(广东大地测绘有限公司)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土地发展的历史
井田制: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所有权属于周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诸侯臣下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高中历史中土地兼并的发展历程如下:古代土地兼并的初始阶段 在古代社会,土地兼并现象初步显现。随着农业的发展,地主阶级逐渐掌握大量土地,农民失地现象日益严重。这一阶段的土地兼并主要表现为贵族地主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土地,导致土地分配不均。
【作用】一定程度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对清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重点提示】封建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如均田制等)、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民主革命后的土改才被消灭。
综上所述,中国土地制度经历了从氏族土地制度到地主与农民土地私有制度的演变。这一演变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体现了制度文明的发展与创新。在不同历史阶段,土地制度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调整中,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历代统治者都不断调整土地制度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概括起厅没来主要有三种:原始社会慧羡的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扮碧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又包括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北京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何?其特点、利用手段、经济利益是什么,请举例...
1、完善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土地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行,市场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范围更加广泛;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确立,政府对土地市场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强;土地市场运行制度和组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土地产权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土地权利体系日益完善。
2、针对耕地不断缩减、人地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必须大力宣传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应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全面推进耕地的保护、开发和整治。
3、邹家华说,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事关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事关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
4、按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的土地,包括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5、全面加强湿地资源保护。 九是高效益绿色产业工程。推进绿色产业体系建设进程,突出绿色经济,加大基地建设,发展果品业、速生丰产林、种苗业、花卉和蜂业、森林休憩旅游业。 十是高水平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工程。以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为目标,对森林火灾、虫灾、人为侵害进行主动防范。
6、进一步地,二级类是在一级类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的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例如,在耕地这一级类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等二级类。这些二级类提供了更具体的土地利用信息,有助于更精确地了解和管理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1、该国家的土地资源的现状 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三,但按人均土地资源计算,在全球面积排名前12的国家中,我国位列第11位。 土地类型多样,但利用情况复杂:我国地形、气候复杂多变,土地类型因此丰富多样,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土地利用现状是什么,说明如下: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
3、根据1996年10月31日的中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2°坡度的耕地面积为73326千公顷(100亿亩),2°~6°的耕地有23200千公顷(48亿亩),6°~15°的耕地有19200千公顷(88亿亩),15°~25°的耕地有12866千公顷(93亿亩),而25°的耕地面积为6066千公顷(0.91亿亩)。
4、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优质耕地面积不足。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人均土地资源逐渐减少,耕地面积也在缩小。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优等地面积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9%。 土地资源退化现象严重。耕地数量大量减少、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耕地土地贫瘠化等问题突出。
5、年9月3日,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志着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第一次拥有了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该标准从2007年8月10日起开始执行。[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提供了中国土地利用的详细分类。
6、《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自2017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该标准为土地调查、规划、审批、供应、整治、执法、评价、统计、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土地利用现状的总体原则、分类和编码。
国土资源资料
地理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疆域、地形图、政区地图等。这些资料能够反映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以及各地的地理特征,对于国家安全和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资料:涉及岩石、矿物、地质构造等方面的信息。这些资料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预警及国土规划等具有关键作用。
国土资源,是国家主权管辖区域内所有资源的总称,涵盖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大气圈、生物、矿藏等,而社会资源则涉及劳动、经济、文化资源等。自然资源按其存在形态,可分为七大类。第一类为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内陆水面、城市、工矿、交通用地等。
国土资源包括的内容有以下几项: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等。这些资源是自然形成,能够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例如,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矿产则是工业发展的原材料来源;森林提供木材和生态服务;水资源则是农业和生活的必需品。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其他基础设施。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拥有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其领土范围广泛,北至黑龙江江心(北纬53°30′),南至曾母暗沙(北纬4°),跨纬度49度多;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经135°05′),西至帕米尔高原(东经73°40′),跨经度60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