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的演变的论文(中国服饰发展史论文)

昨天 6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急求:“中国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500字研究性学习论文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区域中的各族人民,身着各式各样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无不体现着所处的地理环境特色和民族风情。总体可以概括为北边长南边短,北边宽南边窄,北边厚南边薄。

满族人民有尚白的习俗,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祥,男女老少都喜欢白色服饰。这种尚白习俗与其祖先生活的环境、原始图腾、信仰等因素有关,他们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主,生活中以流水、白雪、白云为伴,因此,产生了尚白的习俗。

民俗具有地域性特点。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的地域差异是划分文化区域的主要指标,也是构成一个地区直观和特色文化的因素。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说:“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此言点出了风俗与地理环境的紧密关系。

中国服饰的演变的论文(中国服饰发展史论文)

求关于古代服饰的论文!!急急急!!!

1、中华服饰历代各不相同,使今天的人们无法了解古人真实的衣着样子,往往是凭借古代人物画和戏曲、影视的并不完全正确的展示来想象,尤其中国影视制作中的古装服饰五花八门,逐渐走向了一种极端扭曲的病态审美。

2、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礼制而发展 中国古代礼制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有成文的“五礼”,最早的有关服饰纹样在礼制中反映的记载是在《虞书·益稷》篇中:“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3、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个是专门写服饰的。另外有一套《中国风俗通史》,是按朝代分卷的。你可以从网上下pdf看看。

4、冰蓝色对襟窄袖长衫,衣襟和袖口处用宝蓝色的丝线绣着腾云祥纹,靛蓝色的长裤扎在锦靴之中,正大步而来。一件雪白的直襟长袍,衣服的垂感极好,腰束月白祥云纹的宽腰带,其上只挂了一块玉质极佳的墨玉,形状看似粗糙却古朴沉郁。

中国服饰由古至今的变化

1、唐 · 惯束罗衫半露胸 唐代的服饰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使得上身肌肤隐隐显露。齐胸襦裙是唐代的一种款式,无论身材丰腴还是瘦削都能达到别样的飘逸效果。

2、中国服饰的历史悠久,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经历了多次演变。 原始社会服饰以兽皮等自然材料缝制简单衣服为主,新石器时代开始使用人工织造的布帛。 商周时期,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逐步确立,衣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3、从最原始的树皮、兽皮演变成用蚕丝、棉花、植物等制作成绸缎、布匹等,工业的发展,又将羊毛等制成毛呢、哔叽等,随着化工产业的兴起和加工工艺发展,又增加了化纤、混纺等制品,各种叫法不同的仿真丝、仿棉、仿毛等产品出现。

4、元代: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代,服装服饰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元代由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纺织业、手工业遭到很大破坏。1 明代:明代服装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

5、由隋入唐(618-907),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周锡保论文

1、周锡保先生的学术成果丰富多样,其中包括论文如《我国服装的变迁》和《宋代服饰备考选》,以及深入研究的《戏剧服饰及其他》等。他的代表作是备受瞩目的服装史专著《中国古代服饰史》。这本书详尽地探讨了中国服饰从古至今,从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演变历程,每个章节都按照历史分期进行深入剖析。

2、绳带自出现以来就被广泛的运用在服装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服饰上的绳带的运用都各具特色。绳带不管是用来连接衣片的实用性,还是用在服装中起装饰作用,它通过穿插、拧结、缠绕、提拉等各种装饰手段,使服装在造型、结构方面产生千变万化,使服装风格产生迥异的变化。

3、通史类的可以参看: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陈娟娟、黄能馥《中国服装史》;周锡保《中国服饰史》。孟晖《潘金莲的发型》、《中原女子服饰史稿》,也是值得一看的。以上的书都能够在网上下载到,搜索名称就可以了。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上中国知网上面搜,里面超多服饰史论文的。

4、坎肩 参考文献:曾慧:《满族服饰文化变迁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王金华、周佳:《图说清代女性服饰》,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

5、—宋元明金银器研究(卷一:宋元金银首饰)》,书局2010年版,第96-105页。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李少萍:《唐代妇女妆饰考》,中国文化大学(台北)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年12月。唐芸芸:《片片行云着蝉鬓——簪花仕女图解》,《深圳商报》2008年10月7日。

唐朝服装发展史论文

一 唐装的起源有人说唐装“缘”于唐朝,不然!偏襟式旗袍称作“唐装”话可以从唐代说起。唐代十分注重与国内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为此唐人的服饰也出现了自西汉“丝绸之路”以来空前的丰富多彩、瑰丽多姿:袍、襕、襦、衫、贯头衣、裙、披帛……,应有尽有,可谓是百花齐放、色彩纷呈。

由于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这就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与前两次服饰大变革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服饰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东西方向流动。

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释名》说它“言袖夹直,形如沟也。”这种款式便于活动。

西式服装结构是分割式立体型的,强调三维空间效果,在结构上以立体裁剪为主,注重试缝、修订和补正,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和体,突出人体曲线美。其次是中式服装的制作是静态的,西式服装制作是动态的。

内容提要: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本文从张萱和周昉的唐朝仕女画说起,画中所描绘的女子体态丰腴、衣着开放,充分体现出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以此为角度展现盛唐时期社会发展、社会风气自信开放的图景。

宋代 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圆领式样,相比唐朝宋朝男服袖口变的宽大。宋朝汉族女服基本式样有两种:大襟右衽交领和对襟。 宋朝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从王朝初年的简朴到王朝末年的奢侈,一方面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

李当岐的论文

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内容:李当岐先生的学术成果丰富多样,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制服、创意设计、历史机遇、女性美、时尚潮流、人体体型、服装史、名人效应、服饰文化、市场分析、材料探讨以及设计师队伍等多个方面。

李当岐教授在学术研究和平台建设上贡献卓著,他作为课题负责人,主导了多个重要项目。其中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以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1年中央财政专项——清华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近来的学术成果丰硕,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7篇论文,国际会议上也有3篇论文发表。

一直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平台建设,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1年中央财政专项——清华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先后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篇。

西服文化》,深入解析了西装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样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他的学术成果并不止于此,李当岐先生在《装饰》、《中国服装》、《时装》、《现代服装》、《中国服饰报》、《服装时报》等核心期刊和专业报刊上发表了众多论文及评论文章,数量超过200篇,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广泛的影响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大众生活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